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

忿怒之人-徐麗雯提筆寫......

Q:1.為什麼想做導演?
為什麼喜歡電影?
最喜歡的導演,電影、作家、書
最喜歡合作的演員是,為什麼?
自己導戲或者演戲,感覺有何不同?

Q2.可不可以描述一下自己待過的地方,如麟落,台南,台北...
每個地方的人有沒有不一樣?

Q3.覺得自己是個怎樣的人?
可以用一個字來描述現在的狀態嗎?
(和你分享,我的是「卡」,因為不知往上往下。俊耀是「瘋」,因為不知道)
Q4.當前的目標是.....

你的問題,我大部份都不知道怎麼回答。
因為最喜歡的、最討厭的等等“最“所致的唯一答案隨著我的長大(或說是變老)愈來愈不可得。

會走到這裡,由於因緣際會,由於很多幸運、很多貴人。
當然過程裡頭我不可能都沉浮不自主,意識一定帶我到我想去的地方。
“想去的地方“究竟是什麼地方?每個階段的想望都不同吧。
地方可以是具象的、抽象的,大的、小的。例如說喜歡的人身邊、親耳聽見 Leonard Cohen唱【 Hallelujah】、住在一個湖邊小屋……

而黃碧雲也算是“想去的地方“。
讓某一階段的我開始轉變,黃碧雲的文字算是其一。

大學的時候遇到黃碧雲的文字,很紅很黑,很煽情,讀完沒有辦法好好過生活(青春總是易感並容易被形塑)。她可能映合了我小時候還不能指稱的暴烈。
斷斷續續地在幾年間讀完她的作品,有時候會膩,而更多時候我的失憶又讓作品變成新的。
開始覺得有一天我一定會和她在任何形式上發生關係。(不知道那來的知覺與自信)就像相信如果騎到路口遇到的是紅燈那我喜歡的男生就會喜歡我,這樣沒有道理的相信。

可是我目前為止的人生好像就是這樣發生的。

於是我告訴那時候還不認識的俊耀(【忿怒】編導演)類似這樣的話,“黃碧雲是我命定的。“
現在因為身體訓練而不斷顫抖酸痛的我想:“怎麼這麼狂妄與決絕啊我。“

過不去的時候,我會有很白癡的念頭,不過目前都還生效,就是“做完這件事我就可以死去了“。從卡關到完結之間我總是這樣渡過的。但是事情做完之後,就有新的事情讓我覺得“那不如做完這件事再死去吧“。於是一直一直下去。

所以你問我是怎樣的人呢?
我大概可以稱的上是“消極進取“的人吧。用死亡失敗等負面當前題來產生動能的人。

你問我喜歡什麼?
小時候看的東西總是可以喜歡的特別久。
一些我忘記名字的童話故事,人魚、白鶴、小矮人、鯨魚唱歌。
 Claude Lelouch的【偶然與巧合】,不談片子,裡頭的北極熊、蘇菲轉、法國、舞者直至現在還是讓我怦然。

馬奎斯、波赫士、惹內、貝克特、黛安阿勃絲、李歐卡霍、【巴黎野玫瑰】、大野一雄、伊莎貝雨蓓、安達充、顧城、愛莉絲夢遊仙境、小丑、默劇、聖母……

有一天我一定會和你們在任何形式上發生關係。

先【忿怒】,先黃碧雲,死完這次,再說。

沒有回答到的問題,再說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