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

【過去的未來】-《死亡紀事》創作理念 by 導演 高俊耀

‧創作理念‧


生命總傾向於簡化,因此我們需要訴說某種故事,以對抗這類簡化的機會主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──約翰‧伯格
近十年前偶然看見的新聞:
一位剛去世的華人屍體被回教宗教局從墳墓挖了出來,重新安葬,
因為他的身份證上註明了他改信回教,有個馬來名字。
篤信道教的家屬當然提出抗議,唯事後仍是不了了之。

這個新聞就這樣沒了下文。

但故事繚繞,像根刺,藏在心內某個角落,時不時跑出來戳一戳,於是我開始蒐集資料,然後發現,類似的故事在之前的過去在之後的未來依然持續著,依然,沉默著。

於是開始明白有種「恐懼」微妙而深深植入在我們的生活與意識當中,即關乎政治、宗教、族群,在這裡可以貼個標籤叫「馬來西亞」或「多元種族社會」;但穿透故事表象,更關乎人的存在和藉以對待的生活方式,無所謂疆界地域,無所謂膚色言語。

於是從創作裡頭提出了,紀事的可能。

正如我所喜愛的文化評論家約翰‧伯格所提及,紀事是公開的形式,如同史詩,其時態是歷史現在式。
「故事堅持談論已經結束的事,不過是以一種儘管它已結束但卻可以被留住的方式談論。這種留住和回憶比較無關,而更接近一種同時存在,過去與現在同時存在。」

劇場成了創作扣問的姿態,故事如刀刃劈開時間的縫隙,讓我們得以窺探,從靈魂的無所安置到身體的無所適從,我們踏進了一場存活的未竟之路。

於是我試圖透過死亡召喚生命的可能,因為恐懼讓我們凍僵在身體的某個狀態,沒有過去沒有未來,哪裡也去不了。

‧演出內容‧

故事由一具不知該埋往何處的屍體開始說起,卻逐步踏入了迷宮般、糾葛不清的文化淵源情感關係,事件由小變大,由大變無,然後在爭論不休當中,屍體消失了仿若不曾存在,故事跟著結束,一切敘述也隨著煙消雲散,彷彿歷經了一場死亡扣問的荒謬之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